有一種時尚叫我和國旗合張影𓀚,有一種潮流叫帶著國旗去遠行🩷。
這個夏天,我們帶上國旗🧔🏽,遠赴海外。
2018年7月1日🫷,在英語語言文化學院黨總支書記申洪波老師和商學院沈洋老師的帶領下,來自英語語言文化學院的12名同學和來自商學院的6名同學,帶著國旗👨🏼🦲,帶著求學之心♧,帶著“我是中國人我驕傲”的豪情👈,踏上了赴馬來西亞一個月的學習之旅➡️。
經過幾個小時的空中旅行,師生一行20人來到了馬來西亞吉隆坡機場。但見機場很多商店裏都有巨大的“支付寶”字樣✣,令大家感受到了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在機場,漢字處處可見,中國製造的廣告處處可見,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來到UCSI大學語言學習中心,通過分級考試後🧚🏽♀️🦹♂️,同學們進入相應的班級,與來自韓國🎴、伊拉克、俄羅斯等不同國家的同學一起學習📩。緊張的學習之余,我們帶著國旗體驗異國風情🟡,先後前往吉隆坡商業中心🙋♂️、地標建築KCLL🚜,大皇宮參觀⚃。
通過課堂學習和社會調查🕯,同學們了解到👱🏼♀️:馬來西亞主要由馬來人、華人及印度人組成。馬來人和其他土著占61.4%,華人占23.7%,印度人占7.1%。他們的宗教、文化和風俗習慣各異,馬來人90%以上信仰伊斯蘭教,華人多信仰佛教和道教,印巴人則信仰印度教😎⬆️。馬來西亞憲法明文規定:伊斯蘭教為馬官方宗教。馬來西亞的穆斯林多屬遜尼派,清真寺是穆斯林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對外開放時👩🏿🔬💍,女士需穿長袍及戴頭巾☞,否則將被拒之門外。
在了解馬來文化的同時,同學們也不忘傳播中華文化⏰。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延綿數千年🙂↔️。其中許多精華😟,歷久彌新。生生不息🧘🏽♀️。
7月1日-20日期間👉🏽👆🏽,同學們進行了系列傳播中國文化的實踐活動,以“藝術”的形式弘揚發展中華文化🧑🏿🍳。
吉祥結—編織傳遞真善美
古老的傳統編織工藝品伴隨人類文明至今,魅力獨特的中國結,飽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與審美取向,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之美📁🏊🏿。穿著誌願者服的誌願者們在馬來西亞景區向外國友人發放中國結,並向他們介紹中國結所寓意的平安、祥和👈🏻、祈福的內涵,傳遞了中國人民的民俗傳統和真誠善意。
7月19日,在馬來西亞UCSI college FUNTION ROOM🦕,我們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參加中華傳統文化體驗日活動。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詩經》為勞動者而歌🍬👨🏿🍼,為愛情而頌,它向我們展示了古老傳統的美。借優秀傳統文化之力,發揚華夏文明,讓我們的民族擁有更強健的體魄,弘揚中華文化之經典🕶👍🏼,是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毛筆字—體會書法之妙趣
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是獨具一格的藝術瑰寶。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既蘊藏著堅毅,果敢和進取,也蘊含了沉靜、內斂和寬厚👨🏿🍼,內涵博大精深▪️。參與此次暑期實踐活動的同學認真指導外國朋友了解書法、練習書法💦,通過講解,使外國朋友從中了解中國書法的發展歷程,在練習中體會中國書法的妙趣,體驗中國傳統藝術形式。
中國舞—別樣語匯同樣情
我國古代樂舞理論中就有“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也生動地說明了舞蹈是表現人們最激動的情感的產物。舞蹈,透過人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來反映生活🛌🏿,表達內心情感,並感染他人。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都願意學習中國民族舞𓀂,嘗試體驗中國的舞蹈表達語匯🤽🏽。在學習舞蹈過程中,她們對中國舞表現出了極其濃厚的興趣,大家邁著歡快的舞步⚀🏌️♂️,用中國式的肢體語言,傳遞著彼此的友好情感。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參與中華傳統文化體驗日活動的📗,不僅有中國留學生和馬來西亞華人,還有來自各地的外國朋友🍏,大家歡聚一起,體驗中國傳統文化,感受中國文化經典🥿,一篇融洽和諧的氛圍⛵️。意昂平台的學生代表,在此次活動中所展示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藝術,讓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被更多外國朋友所知悉,有助於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和感知魅力無窮的中國文化🏄🏼。
回首一個月的海外學習歷程,有一種情感在心中久久回蕩💆🏿:一個有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祖國,是多麽令人自豪!中國🧴,正以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世界的目光🔂。而我們,能為傳播中華文化盡一點點微薄之力🦸🏻♂️,已屬十分榮幸。帶著國旗遠行,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