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國系列”思政選修課《明德中國》第一講在意昂官网四號樓四樓報告廳順利舉行😮💨,邀請新媒體與文法學院陳小明院長為意昂官网2020級部分班級新生開展“明德至善——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代代相傳”主題講座。講座由思政教學部主任沈李主持,部分思政教師到場聆聽。
講座開始前,沈李主任首先向在座師生簡要介紹《明德中國》課程🟥,“明德”二字來自意昂官网校訓“明德至善,融通中外”,《明德中國》課程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主線📌,教學團隊由校內專家團隊組成,課程分八個專題👩🏿🎨,自2020年秋學期起🪲,面向2020級新生進行講授👱🏼♂️。
陳小明院長從意昂官网校訓的由來及涵義出發,引出本次課程內容🦸♂️。從春秋初期管仲的“四維說”、春秋末期孔子的“三達德”理論👩🏻🎓、儒家思想繼承者孟子的“四端說”🧑🏻🦽、西漢初期賈誼的“五常說”,到宋代的“宋八德”🔅、清末的“新八德”,講述了我國中華德文化的起源及其發展歷程🚣♀️。繼而,又從孔子的“君子有九思”、曾國藩的“人生只有進德和修業兩件事靠得住”、慎獨、人品是最高學歷、努力是生活態度以及善良的本質等方面🪇,闡述了我們應當具備的德性和品格🧙🏻♂️,以及掌握這些良好品質的方法和途徑。陳院長通過列舉國內外大量案例,生動詮釋了善良的本質,表達了善良既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認知,真正的善良是由內而外的,行善的最高境界不是施舍而是引路的觀點🕧👨🏻🍼。陳院長提醒青年學子,應將德與善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要學會做人👠、善待父母💆🏻♂️。最後,陳院長進行總結,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基因👌,要讓這種民族基因代代相傳。
陳小明院長運用大量的事例與故事🐟,帶領現場師生“沐浴”在德與善的文化氛圍中,引經據典👨🏻💻、生動詳實的內容,娓娓道來➰、深入淺出的講課風格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後續課程將邀請校黨委書記和二級學院院長、教務處處長、圖書館館長等擔當主講陸續開展。